2024年,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对内蒙古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办好两件大事,锚定打造“现代农牧业强市”目标,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高质量推进,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畜牧业平稳发展,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慢慢地加强,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足,农业经济总量扩大,上涨的速度位次前移,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取得新突破。
2024年,通辽市农林牧渔业现价产值突破700亿元,实现704.11亿元,全区位次第二位;可比速度6.1%,全区位次第三位,较上年提升7个位次。
分行业看,五业齐增。农业产值437.28亿元,在农林牧渔业产值占比62.10%,同比增长6.6%;林业产值14.20亿元,占比2.02%,同比增长5.8%;牧业产值235.62亿元,占比33.46%,同比增长5.2%;渔业产值2.77亿元,占比0.39%,同比增长5.9%;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业产值14.24亿元,占比2.02%,同比增长7.5%。
从季度表现看,一季度实现“开门红”(6.8%),上半年延续向好态势(6.2%),前三季度保持稳定(5.9%),全年实现稳中提升(6.1%)。
从增长贡献看,种植业产值增量46.05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总量的75.1%,畜牧业产值增量13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总量的21.2%,种植业、畜牧业两项产值增量占总增量的96.3%。林业、渔业、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业三项产值增量合计占总增量的3.7%。
分旗县(市区)看,科左中旗(141.75亿元)、开鲁县(121.95亿元)、科左后旗(118.95亿元)三个旗县对全市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的增长形成了较强支撑。
一是农业发展提质增效。立足稳面积、提单产、优品质,全力以赴推进稳粮增效,粮食生产实现“二十一连丰”。2024年,全市粮播面积1907.73万亩,同比增加11.63万亩;粮食总产量194.06亿斤,同比增加5.06亿斤;粮食单产509.43公斤/亩,较上年提升10.24公斤/亩。
“菜篮子”稳产保供能力持续增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菜篮子”市长责任制的重要要求,紧紧围绕市场需求,积极发展设施农业,调整优化蔬菜种植机构,全力发展水果玉米等特色农产品,通过规模化种植,增加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供给,提升农产品附加值。2024年全市蔬菜及食用菌面产整体稳步提升,播种面积49.74万亩,同比增长1.5%;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02.5万吨,同比增长3.5%。
二是林业生产稳步增长。牢固树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生态化,结合推进科尔沁沙地治理,稳步发展林草沙产业,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扩大林果基地建设,全年营造林面积较上年增长176.9%,各类经济林总产量较上年有所增长,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多赢共赢。
四是渔业生产增产提质。市场需求增加、项目资金投入3倍增长、养殖户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养殖技术改进等有利因素推动我市水产品产量的增长,2024年我市水产品产量达7050吨,较上年同期增长3.7%,其中淡水鱼类占据主导地位,虾蟹类产品也有特殊的比例的贡献。
2024年,从种植成本看,农资价格、土地价格与往年相比较相对平稳,但玉米、大豆市场行情报价下跌,农民种粮收益下降,流转土地的种粮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净利润下降,有的经营主体甚至会出现亏本。
作为牧业大市,由于近年农畜产品价格下降的冲击较大,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影响了群众持续增收。全年肉牛出栏量和牛肉产量保持继续增长,但牛存栏数据的下降体现养殖户补栏意愿不足,掣肘畜牧业产业链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发展。肉牛产业链延链强链补链相对滞后,牛肉产品附加值仍然较低。
目前我市蔬菜种植菜农自主性较高,在蔬菜品种选择上,受季节、市场供需影响较大,一般春夏季以黄瓜、叶菜类等为主,秋冬季趋向种植大蒜、萝卜等,种植品种趋于同质化,且上市时间较为集中,蔬菜市场供求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部分高品质蔬菜无法体现出价格上的优势,蔬菜种植业拉动力不足。
扛稳、保障粮食安全责任,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保持粮食主产区优势,持续提高粮食单产总产。加快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全力发展设施农业,一方面蔬菜栽培需合理优化品种结构,以适应蔬菜种植周期短的特点,合理的安排茬口,错峰上市,确保蔬菜收益和市场供应充足;另一方面深化蔬菜生产技术培养和训练和推广,切实加大蔬菜生产品种改善力度,将传统农业种植模式逐步转向新型智慧农业种植模式,向高效、优质和生态的智能化农业生产方向发展。
积极应对市场波动,坚持从市场开发端持续发力,“反弹琵琶”带动肉牛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加大肉牛产业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农牧民留优保母,加快肉牛改良进程,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稳住肉牛优势产能,护住产业高质量发展根基。
不断强化现代种业创新,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尔沁肉牛新品种和农作物优势特色新品种,如通辽玉米、肉牛、红干椒、肉羊等主导特色产业,进一步提升品牌认知度,形成类似赤峰市“敖汉小米”等品牌效应,提升品牌溢价能力,让更多优质绿色农畜产品走向全国,提升产业带动能力。
- 上一篇: 飞鹤乳业乳清粉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 下一篇: 甘肃省静宁县牛工业归纳稳妥项目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