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西阳乡西阳村,老远就能听到此起彼伏的牛叫声。标准化养殖场内,一头头膘肥体壮的平凉红牛正在悠闲地吃着草料。
西阳乡地处崆峒区北部塬区,距城区34公里。乡域面积89平方公里,耕地6.53万亩。全乡辖13个行政村,60个村民小组,2873户12700人。作为回族乡,群众种植、养殖经验比较丰富,发展种植养殖业意愿强烈,家家户户都有养牛的行家里手。
近年来,西阳乡立足有利资源和特色优势,把肉牛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之一抓紧抓实,铆足“牛”劲求突破,奋发有为开新局,走出了一条增收致富的“牛”路子。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肉牛产业投资风险相对小,群众乐于接受且认可,同时又具有可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特点,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西阳乡乡长者巍说:“近年来,西阳乡立足资源禀赋,抢抓政策机遇,深入推动肉牛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鼓励广大群众积极投身到产业高质量发展中来,‘牛产业’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目前,全乡肉牛饲养量突破3.5万头,牛存栏量达到1.5万头。
西阳乡坚持靶向发力,壮大主导产业,增强高水平发展动能。按照“种好玉米养好牛”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思路,在旱作农业上提质增效、在饲草供给上强化支撑、在养殖规模上扩繁增量,在红牛产业链上延链强链补链。
抓好旱作农业延链,西阳乡围绕唐姚路打造成万亩整流域旱作农业示范点,辐射全乡完成整流域旱作农业5.5万亩,依托唐湾村饲草配送中心,带动青贮饲草5万余吨,延长“玉米种植—饲草供给—肉牛养殖”产业链,实现提升群众收入、提升饲草转化利用率、降低群众养殖成本的“两升一降”总体目标。
扩大养殖规模强链,投资670万元,建成西阳村红牛养殖小区1处,新建牛棚4座3000平方米,饲草棚1座320多平方米,红牛存栏220头;投资520多万元,新建唐湾村窑洞生态养殖基地1处,维修改造废旧窑洞99孔,配套修建管理用房、围栏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肉牛存栏370余头;培育清明、西阳、唐湾、中营4个千头专业养牛村,带动全乡肉牛饲养量突破3.5万头,牛存栏量达到1.5万头。
搭建信息平台补链,依托西阳活畜交易市场及红牛养殖小区,编程设计肉牛交易信息APP,进驻养殖户信息1280户、肉牛12016头,定期收集、发布供需信息及交易指导价格,补充完善牛产业链条购销环节,实现了肉牛产业品质和效益“双提升”。
生态养殖基地项目的顺利落地,得益于市、区打出的“政策+服务”组合拳和区、乡政府扶持政策的支持推动,帮助村民解决了产业高质量发展用地、资金、技术等方面诸多难题,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平凉红牛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暨招商推介大会为养殖户提供了发展机遇,产业集群第一届赛牛相牛大会授予西阳乡“万头养牛乡”称号,4个村被评为“千头养牛专业村”,更加坚定了全乡上下凝心聚力推动红牛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信心决心。2022年高标准建成中营村肉牛养殖小区,2023年建成了西阳村红牛养殖小区和唐湾村窑洞生态养殖基地,带动“平凉红牛”这一全乡首位产业扩量提质创牌增效。基础设施和各项政策的落地生根,西阳、中营等一批高标准肉牛养殖小区的示范带动,厚植了全乡产业高质量发展潜力,群众在“牛鼻子”的牵引下,发展产业的信心更足、干劲更大。
阳春三月,大地回春,正是春耕备耕的好时节。走进西阳乡的田间地头,广大村民抢抓农时备战春耕,清理废旧地膜、平整土地、铺设新地膜……随处可见村民们忙碌的身影,田间地头覆膜机“画”出一条条笔直的耕作线,一幅幅热火朝天的春耕画卷徐徐展开。
今年以来,西阳乡以明责加压的奋斗姿态,践诺实干的过硬作风,全力做好春耕生产工作,掀起春季农业生产热潮,全乡春耕生产工作呈现出启动迅速、有序推进、高效落实的良好势头。目前,全乡已覆膜3.1万亩。
在安河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内,撒肥机、旋耕机轰轰作响,一堆堆农家肥被撒播开来。项目负责的人介绍:“我们负责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已接近尾声,正在加班加点推进,确保在春播前施肥深耕到位。”
在清明村,机器声轰隆隆地响着。大家趁着天气转暖、春雨过后土地墒情较好,积极抢抓农时。放眼望去,田地里有举着耙子清理废旧地膜的、有开着农机深耕翻地的、有拿着铁锹撒农家肥的,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大家都盼望着今年能有个好收成。
西阳乡党委书记赵建军说:“西阳乡将一手抓春耕备耕,一手抓耕地保护,坚决遏制耕地撂荒和耕地‘非粮化’,及时关注农民春耕生产中的所盼所需,与广大农户一起投入到春耕备耕火热浪潮中去,助力春耕生产高效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