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农奶牛找到大草场(京津冀协同开展·重视北京外迁企业)

  采访河北定州市高蓬镇,咱们又听到一则“红手印”的故事:这儿两个村的144名党员期望将自己的土地适度流通,参加首农奶牛饲养项目。

  首农到河北养牛,这已不是新闻,10多年前,首农就开端在河北、天津等地布局现代农业、畜牧业基地,现在其京外项目规划,已远超北京本部。而新完工的定州项目,更是让沙荒地变身国际领先水平的“智能养牛”大草场。

  首农跨区域开展,除了政府部门大力推动,更重要的是遵从了商场规律,完结了与当地深层次地交融,企业攒足潜力,农户得到实惠,政府调了结构,商场提了质量,三地获益、四方共赢,成为区域工业协作成功的要害。

  先看牛棚。长366米、跨度61米,每个牛棚可饲养960头奶牛,是现在全国跨度最大的牛舍。让人叫绝的是可弹性牛棚顶,按下开关,牛舍房顶慢慢翻开,阳光照耀,奶牛清闲吃食。

  这种滑动顶棚,是首农创始,可防止雨水落入,可削减细菌繁衍。周围连着露天运动场,牛儿能够像操场上的儿童相同,随时撒欢。“适当于奶牛的别墅。”园区负责人郑建华笑言。

  草场月产小牛2000多头,小牛吃奶,耳环与奶嘴主动感应,既定量供应,又随时体检。挤奶设备则可一起为数百头奶牛挤奶,每个奶位均有电子显现屏,上面明晰地显现入位牛只的编号、出奶量以及出奶保持的时刻等,对每头牛完结“数字化办理”。鲜奶经过专用管道流入坐落地下的储存罐,温度瞬间降到4℃以下,然后直接运到大容量奶罐车,运往乳品加工厂。

  定州草场达产后奶牛存栏6万头、肉牛2万头,日产鲜奶1000吨,现在完结的一期工程存栏1.5万头。奶牛的日子环境适当考究,园区引进了益生菌,与牛舍里的沙子混合在一起进行生物预处理,这种活性微生物发酵代谢可抑制有害菌繁衍,确保牛栏卫生;而牛舍的周围,是大片规范化栽培的牧草,既做饲料田,也是隔离地;上岗人员,每天要洗澡、换衣、换鞋,然后蹚过消毒池,才干进入牛舍作业。

  吃着“配方”饲料,过着“贵族”日子,产奶质与量怎能不高?有数字为证:出自首农定州草场牛奶的菌落数,终年保持在3万个/毫升,远低于200万个/毫升的国家规范,也比欧美等国家10万个/毫升的规范低了2/3多。

  如果说,这些先进的设备在北京也能办到的话,那么,养牛场外占地近1万亩的草场,在北京无论如何是不行幻想的!这片地本来是干枯河道边的沙荒地,首农租下后,经过有机肥将其改形成良田,种上了作为奶牛饲料的紫花苜蓿。

  首农的栽培饲养基地,本来不少处于北京的市郊远市郊,而现在“全都变成市区了”。无论是开展空间仍是环境压力,都不答应他们再扩展出产规划。

  奶牛饲养和乳品加工放在河北,种牛培养和技能研制留在北京,打造奶牛种源之都。“估计到‘十三五’末,一切奶牛都将搬迁脱离北京!”

  就在间隔首农定州草场20公里的新乐经济开发区,首农出资建造的河北三元食物工业园正加速推动。

  “咱们是先有草场,后有奶厂,再有商场,这样才干够确认确保产质量量彻底可控!”北京三元食物总经理常毅说,这一个项目差点落户北京大兴,其时乃至连环评都已完结,“可是现在来看,要想更好开展,有必要走出北京!”

  本年29岁的白卫平家住高蓬镇西牛村,离首农的定州草场只要10分钟的旅程。曩昔她在北京打工,上一年她回到定州当上了一名挤奶工。“现在每天作业8小时,每月能挣3000多元,比曩昔强多了!”

  不只带动工作,首农的草场落户定州之后,清洁饲养、环境友好型出产逐步走进农人的视界,提高了当地奶农的饲养水平。孙家庄饲养户杨社田到首农草场参观后,连说“开眼界”。现在,他家也用上饲料搅拌机和主动化给料设备。

  “曩昔秸秆处理是个难题,一到麦收时就燃烧秸秆,处处烟雾弥漫,现在秸秆直接交给园区,省劲多了,空气质量还好了。”高蓬镇党委书记张新峥说,仅供给青储一项,农人每亩地每年增收200元。

  尝到甜头,就有劲头,高蓬镇两个村以党支部的名义宣布联名信,期望村里的土地流通给首农定州园区二期项目运用,联名信上按了144名党员的红手印。

  现在,定州市已决议支撑首农以入股的方法,对当地的奶牛饲养场进行晋级改造,3年内全市奶牛规划饲养量由现在的5.3万头增加到10万头。

相关阅读